非遗进校园,文化传薪火。4月27日下午,绵阳市非遗中心创编部主任、绵阳市非遗进校园负责人、绵阳市非遗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周有燚一行莅临绵阳富乐国际学校小学部,对该校非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校执行校长梁春艳、总校副校长兼小学部校长王云东、总校副校长陈从黎、小学部行政以及相关教师参与调研和座谈。
非遗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了该校校园环境,重点考察了该校非遗社团的开展情况,参观了各类非遗社团作品展示。
走进纸鸢文化社团,映入眼帘的是学生们制作的各式各样的风筝,手工桌前,孩子们灵巧的双手忙个不停,正专注地往属于自己的那只风筝里注入足以翱翔蓝天的生命力。
来到剪纸艺术社团,孩子们正伏案裁剪着手中的红纸,技巧熟练、神态专注,他们正用稚嫩的小手诠释着这一古老中国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国学汉礼社团上,孩子们正兴致高昂地诵读着《弟子规》,童音朗朗、声声入耳,挺拔的脊背和有力的声线传达着孩子们对传统经典的敬意和热爱。
来到校前大厅,专家组一行近距离观看了孩子们精心准备的非遗变脸和武术表演,小小艺术家们凭借着自信大方的演出态度和可圈可点的表演技巧赢得了专家一行的鼓励和赞赏。
专家组还逐一观看了学校特色社团的一系列精彩课程和学生优秀作品展览:Steam科学实验、航模、古筝、棒垒球、吉他、舞蹈校队、室内篮球……色彩斑斓的课程体系和亮点突出的课堂呈现,以及个性多样的作品展示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赞扬。
实地参观调研后,专家组一行召开了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调研会。小学部副校长周杰主持会议。
座谈会上,总校执行校长梁春艳简要介绍了该校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的基本情况。她表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学校会持续不断提高认识、身体力行,希望能与市局、非遗中心等共同推动非遗更好地传承。
随后,小学部副校长董爽作《让非遗传习的星火,闪亮东山的天空》主题汇报,就小学部非遗课程的实施背景、开展情况和成果收获,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一系列说明介绍。
在听取了该校非遗传承工作的汇报,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该校非遗传承的实施措施和丰硕成果后,周有燚充分肯定了该校在非遗传承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同时对该校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一是教师要跟课,进行文化传承的研习,分步骤实施校本教材的编写;二是要留存优秀作品,把学生的优秀成果作品进行装裱和展览,让学生从非遗传承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文化归属感;三是要通过非遗传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周有燚强调,要通过课程表征内化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培育根基,厚植文化发展的土壤。
非遗传承,少年当先。当代表着未来和希望的孩子与“非遗”相碰撞,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被点燃,创造出众多独特有趣的作品,“一技在身”的他们也自觉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非遗在当下焕发出新的活力。绵阳富乐国际学校将持续不断深入探索,将非遗融入校园,通过各类非遗课程活动的开展,赋予传统技艺更多的时代内涵,让非遗历久弥新、源远流长。(王俊 通讯员 杨福康 郑玉洁)
绵阳富乐国际学校,非遗传承工作成果